下游需求略有回暖迹象 沪铅期货或在区间内波动

原油期货直播室作者:小编2025-09-16

一、下游产业回暖初现铅消费获结构性支撑

2023年三季度以来,铅市场迎来微妙变化。据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最新报告显示,全球铅消费量在经历连续两个季度的同比下滑后,8月单月消费量环比增长2.3%,其中中国市场的贡献率超过60%。这一数据印证了下游需求触底回升的态势,为沪铅期货价格构筑了阶段性底部支撑。

1.1汽车电池旺季备货启动作为铅消费的核心领域,汽车蓄电池行业呈现明显季节性复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9月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4.6%和5.7%,带动蓄电池企业开工率回升至68%的年内高位。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车配套的启停电池需求同比增长21%,这种结构性增长正在重塑铅消费格局。

头部企业如骆驼股份、超威动力等已启动原料备库,铅锭采购量较二季度提升15%-20%。

1.2储能市场打开增量空间在"双碳"战略推动下,铅碳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正加速渗透。国家能源局统计显示,2023年新增储能项目中铅蓄电池占比已达18%,较2022年提升5个百分点。特别是在5G基站备用电源市场,天能股份等企业三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对应铅消费增量约2.5万吨。

这种新兴需求正在对冲传统消费领域的疲软,形成新的价格支撑点。

1.3建筑领域边际改善房地产政策的持续松绑带来产业链修复预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9.2%,带动建筑用铅酸电池需求环比回升。虽然新开工数据仍处低位,但存量项目加速交付使电缆护套铅消费出现回暖迹象,华南地区铅材加工企业开工率已连续三周保持在55%以上。

供应端压力犹存尽管需求端出现积极信号,但供应压力仍制约价格上行空间。上海有色网(SMM)数据显示,9月国内原生铅产量环比增长3.2%至28.7万吨,再生铅开工率也维持在65%的高位。LME铅库存持续攀升至13.5万吨的三年新高,国内社会库存同比增加18%,这种供需错配格局使得铅价难以形成单边上涨行情。

二、多空因素交织沪铅维持区间震荡逻辑

在宏观环境与产业周期的双重作用下,沪铅期货呈现明显的区间波动特征。当前主力合约在15200-16200元/吨的箱体内反复震荡,这种格局预计将持续至四季度中期。

2.1宏观变量形成价格锚点美元指数的剧烈波动正在重塑有色金属定价逻辑。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释放的"鹰派暂停"信号,使美元指数维持在105高位震荡,这对以美元计价的基本金属形成压制。但另一方面,国内8月CPI同比转正、PMI重返扩张区间等积极信号,又为商品市场注入信心。

这种多空力量的交织,导致沪铅波动率持续收窄,20日历史波动率已降至12.8%的年内低点。

2.2资金博弈加剧价格波动从持仓结构看,市场参与者正进行激烈的预期博弈。上期所数据显示,沪铅期货持仓量在9月中旬突破15万手后持续高位运行,但前20名会员净持仓在多头与空头之间频繁转换。产业资本基于现货贴水格局保持套保头寸,而投机资金则围绕技术面关键位进行波段操作。

这种多空拉锯使得价格在15500元/吨中枢附近形成密集成交区。

2.3政策变量提供事件驱动四季度环保政策的动态变化可能打破当前平衡。随着《重金属污染防控"十四五"规划》进入实施关键期,湖南、河南等铅锌主产区的环保督查力度加大。历史数据显示,每当再生铅企业开工率下降5个百分点,铅价在1个月内平均上涨3.2%。

蓄电池回收新规的落地可能提升再生铅生产成本,这种政策红利或成为突破震荡区间的潜在催化剂。

投资策略建议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区间震荡行情中宜采取高抛低吸策略:

当价格接近15200元/吨支撑位时,关注下游补库节奏及库存变化,择机建立多单在16000元/吨压力位附近,结合美元指数走势和持仓结构变化,逐步兑现盈利密切跟踪铅蓄电池出口数据(重点关注东南亚市场)及LME注销仓单变化跨期套利者可关注沪铅2311与2401合约价差波动,当前80元/吨的贴水结构存在收敛空间

总体来看,铅市正处于"弱现实"与"强预期"的博弈阶段,下游需求的实质性复苏仍需时间验证。在库存压力未明显缓解前,沪铅期货大概率维持区间震荡格局,建议投资者保持灵活仓位,把握波段操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