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 现货端底部支撑有所转强 液化气期价维持区间运行

原油期货直播室作者:小编2025-09-16

现货端支撑转强的底层逻辑

1.1国际成本端传导效应显现

近期国际原油市场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布伦特原油价格站稳85美元/桶关口。作为液化气生产的主要原料,原油价格走强直接推升炼厂裂解成本。数据显示,7月国内炼厂液化气平均生产成本环比上涨12%,进口LPG到岸价同步攀升至580-600美元/吨区间。成本传导机制下,国内现货价格底部支撑明显增强,山东民用气成交价已从月初的4500元/吨逐步抬升至4800元/吨上方。

值得注意的是,中东主要供应商的8月CP(合同价格)预期上调20-30美元/吨,丙烷报价或突破640美元/吨。这种预期差正在引发贸易商的补库行为,华东、华南主要港口库存周环比下降5.3%,库存天数降至12天以下,进一步强化现货市场的抗跌性。

1.2供需格局边际改善

从供应端看,7-8月国内炼厂进入集中检修季,主营炼厂开工率下降至72%,较二季度峰值回落8个百分点。山东地炼液化气日产量减少约2000吨,华北地区资源供应偏紧态势持续。进口方面,受国际价格倒挂影响,6月LPG进口量同比减少15%,预计三季度进口量将维持在180-200万吨/月的低位水平。

需求侧则呈现结构性回暖。民用领域虽处消费淡季,但工业需求表现亮眼:PDH(丙烷脱氢)装置开工率回升至78%,月均利润修复至300元/吨以上,带动丙烷采购量环比增长18%;化工用气需求在调油组分价格高企的刺激下,MTBE装置开工率突破65%,烷基化装置开工率保持在55%的高位。

这种工强民弱的需求结构,为现货价格提供差异化支撑。

1.3季节性因素与政策红利共振

尽管当前处于传统消费淡季,但市场已开始交易冬季备货预期。根据历史数据,9月起三级站补库需求将逐步启动,今年叠加“煤改气”政策深化推进,华北农村地区液化气替代散煤用量预计增加30万吨。国家发改委近期明确要求完善能源储备体系,城燃企业战略储备库容建设提速,这为现货市场注入长期需求增量。

期价区间运行的驱动因素与未来展望

2.1期现价差收敛压制上行空间

交割逻辑成为关键变量。目前注册仓单量维持在8000手以上,其中山东地区仓单占比超过60%。考虑到现货市场区域价差收窄(华东-山东价差从200元/吨压缩至80元/吨),交割套利窗口收窄,部分多头开始主动减仓,导致期价在5100元/吨上方遭遇较强阻力。

2.2多空因素交织下的平衡博弈

多头的主要驱动来自成本支撑强化和旺季预期。按照当前CP价格折算,进口成本已突破5000元/吨,而国内炼厂完全成本普遍在4700元/吨以上,生产端挺价意愿强烈。气象机构预测今冬拉尼娜现象可能增强,北方采暖需求存在超预期可能。

空头逻辑则聚焦于需求弹性和替代风险。民用气消费受高价抑制明显,三级站采购频次从每周2次降至1.5次,终端零售价突破100元/瓶后,部分农村用户转向生物质颗粒等替代能源。PDH装置投产进度慢于预期,原定三季度投产的3套装置中已有2套推迟,影响月均需求约5万吨。

2.3技术面与资金面共振指引

从持仓结构看,前20名会员净持仓在-5000手至+3000手间频繁转换,反映多空分歧加剧。MACD指标在零轴附近反复粘合,布林带收窄至150点区间,显示市场处于方向选择前的蓄势阶段。关键压力位看5200元/吨(60日均线及前高连线),支撑位看4850元/吨(年内上升趋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