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盘播报 | 贵金属板块全线走低 沪银主力跌逾1%
贵金属板块集体回调,市场逻辑悄然生变
1.1沪银领跌,板块共振下行
7月15日,国内期货市场贵金属板块遭遇全线抛压,沪银主力合约(AG2408)盘中跌幅一度扩大至1.5%,最终收跌1.23%,报收于5824元/千克,创下近两周新低。与此沪金主力合约(AU2408)同步走弱,日内下跌0.68%,国际金价亦失守2380美元/盎司关键支撑位。
铂金、钯金等关联品种跟跌,市场避险情绪明显降温。
这一波回调并非孤立事件。从全球市场联动性看,伦敦现货白银日内跌幅达1.8%,COMEX白银期货同步承压,显示贵金属板块的调整具有全球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白银作为工业属性更强的品种,其跌幅显著大于黄金,暗示市场对经济复苏前景的预期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1.2三大诱因:美元反弹、政策预期与资金轮动
①美元指数强势反攻美联储最新会议纪要释放“鹰派”信号,多位官员表态需更多通胀回落证据才能考虑降息。受此影响,美元指数强势反弹至105.2,创近一个月新高。美元与贵金属的负相关性再度显现,以美元计价的贵金属价格承压明显。
②避险需求阶段性退潮近期地缘政治风险出现缓和迹象:俄乌冲突谈判重启传闻发酵,中东局势未现进一步升级信号。叠加美国6月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新增20.6万人),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资金从避险资产转向股市及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
③技术性抛压与仓位调整从持仓数据看,CFTC报告显示,截至7月9日当周,投机者持有的白银净多头仓位减少12%,部分机构选择获利了结。技术面上,沪银主力合约日线级别MACD形成死叉,触发程序化交易系统的自动抛售指令,加剧短期波动。
1.3深层逻辑:白银供需格局的长期矛盾
尽管短期价格承压,白银的长期基本面仍具支撑。世界白银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产业白银需求预计增长8%,至1.2亿盎司;而矿产银供应量仅微增1.5%,供需缺口可能扩大至5000万盎司。这种结构性矛盾意味着,当前回调或为长线投资者提供布局窗口。
危中寻机——贵金属投资的攻守之道
2.1短线策略:捕捉波动中的交易性机会
对于日内交易者,当前市场的高波动性意味着机会与风险并存。建议关注以下关键点位:
沪银支撑位:5750元/千克(120日均线)、5600元/千克(年初震荡平台顶部)压力位:5950元/千克(20日均线)、6100元/千克(6月高点)
可采用“区间操作+突破跟随”组合策略:在5750-5950元区间内高抛低吸,若价格有效突破区间边界,则顺势加仓。需特别注意美国CPI数据(7月11日公布)等风险事件,数据若超预期可能引发剧烈波动。
2.2长线布局:把握产业变革的确定性红利
从3-5年周期看,贵金属投资需重点关注两大趋势:①能源转型驱动的白银需求爆发全球光伏装机量年均增速维持15%以上,每GW光伏组件需耗银约28吨。新能源汽车领域,银浆在车载电子系统的应用量持续攀升。据高盛测算,到2030年,绿色科技对白银的年需求增量将达8000吨,占当前全球供应量的30%。
②货币体系重构下的黄金战略地位多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2023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1037吨),数字货币兴起反而强化了黄金的“终极信用对冲”属性。建议长线投资者采用“定投+事件驱动”策略,在美联储政策转向、地缘危机升级等节点分批建仓。
2.3风险对冲:构建多元化的资产组合
在贵金属投资中,需警惕三大风险:
政策风险:美联储缩表节奏、各国矿业环保政策流动性风险:期货合约移仓成本、ETF申赎冲击替代品风险:数字货币、战略金属的竞争效应
建议普通投资者采用“核心+卫星”配置:
核心仓位(60%):黄金ETF(如518880)+白银矿业股(兼具商品与权益属性)卫星仓位(40%):贵金属期货/期权(对冲通胀)+相关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
结语:周期波动中的价值坚守
贵金属市场的短期回调,恰似潮水退去后的淘金时刻。当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时,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看到的不是风险,而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机会。无论是白银的工业革命,还是黄金的货币属性回归,这个古老的投资品类正在数字经济时代焕发新生。唯有穿透波动迷雾,把握产业本质,方能在贵金属投资的长跑中胜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