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之家直播室_纯碱期货 | 宏观乐观预期叠加成本支撑上移 纯碱盘面表现坚挺
宏观预期升温点燃市场热情,纯碱需求前景持续向好
一、政策红利释放,经济复苏预期强化
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释放稳增长信号,国内政策端更是频出利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中求进”,财政政策加码基建投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此背景下,工业品市场情绪显著回暖,纯碱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期货价格受到宏观预期提振持续走强。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发改委明确“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而光伏玻璃作为纯碱下游最大消费领域(占比超40%),其产能扩张计划已进入加速期。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突破350GW,对应光伏玻璃日熔量需求同比增加25%,直接拉动重质纯碱年需求量增长超200万吨。
这种确定性增长预期,成为支撑纯碱期货价格的核心逻辑之一。
二、地产边际改善,浮法玻璃需求筑底回升
尽管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周期,但政策组合拳已显现积极效果。近期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回升12%,保交楼专项借款加速落地,带动浮法玻璃库存连续三周下降。作为纯碱第二大应用领域(占比约35%),浮法玻璃行业开工率回升至79.3%,周度纯碱消耗量环比增加1.8万吨。
期货之家直播室调研显示,当前沙河地区玻璃企业原料库存已降至12天(历史均值15天),补库需求逐步释放。叠加年末赶工潮来临,玻璃企业挺价意愿强烈,华北地区5mm白玻价格月涨幅达6%,产业链利润传导顺畅,为纯碱价格提供上行空间。
三、出口超预期增长,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新机遇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10月我国纯碱出口量达176.5万吨,同比激增89%,创历史新高。这主要得益于海外能源危机下,欧洲纯碱产能收缩(Q3开工率仅65%),而美国天然碱运输瓶颈短期难解。期货之家直播室测算,当前东南亚到岸价较国内现货价高出300元/吨,出口窗口持续打开,有效缓解国内供应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光伏产业快速崛起,其本土纯碱产能建设周期较长,未来3年我国纯碱出口有望维持年均15%增速。这种内外需共振格局,正在重塑纯碱行业的定价体系。
成本驱动与供给博弈,纯碱价格中枢持续上移
一、原料价格飙升,成本支撑愈发坚实
纯碱生产成本中,煤炭和原盐占比超过60%。近期动力煤期货价格突破1100元/吨,同比上涨35%,导致氨碱法生产成本攀升至2200元/吨;而原盐价格受环保限产影响,华北地区到厂价年内累计上涨18%。期货之家直播室成本模型显示,当前华北地区联碱法完全成本已升至2400元/吨,行业利润空间较年初收窄40%,生产企业挺价意愿强烈。
更值得警惕的是,环保政策正在重塑供给格局。生态环境部启动“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河南、青海等纯碱主产区面临30%产能限产风险。据隆众资讯统计,11月行业开工率已从90%高位回落至84%,周产量减少2.3万吨,库存去化速度加快。
二、产能释放节奏分化,结构性矛盾凸显
尽管2023年有远兴能源500万吨新产能投放,但实际达产进度慢于预期。数据显示,当前新线开工率仅65%,且产品以轻碱为主,重质化率不足40%。而下游光伏玻璃产线对重碱纯度要求严苛(Na2CO3≥99.2%),导致高端重碱供应持续偏紧。期货之家直播室跟踪发现,华中地区重碱现货价已升水期货合约200元/吨,基差走强反映出现货市场的紧张态势。
中长期看,纯碱行业面临“新旧产能转换阵痛”。老产能中,有超过300万吨装置设备老化,在环保和成本压力下可能提前退出;而新产能从投产到达产通常需要12-18个月调试期。这种青黄不接的供给格局,可能使2024年供需缺口扩大至80万吨。
三、资金博弈加剧,盘面呈现强现实弱预期特征
从持仓结构看,当前纯碱期货前20名净多头持仓占比升至62%,创年内新高。主力合约SA305在2600元/吨附近获得强支撑,技术面呈现多头排列。但远月合约SA309贴水近月200元,反映市场对下半年新产能释放的担忧。
期货之家直播室建议投资者把握两大策略:对于产业客户,可利用期货工具锁定加工利润,在2600-2700元/吨区间建立虚拟库存;对于投机资金,建议采取波段操作,重点关注库存去化速度与光伏玻璃投产进度,若SA305突破2850元/吨压力位,上行空间或进一步打开。
